物联网设备涵盖智能家居、工业控制、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由于其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接入方式多样等特点,面临的安全威胁复杂多样。
数据传输安全威胁:设备在与云端、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数据可能被窃取、篡改或监听。例如,智能家居中的摄像头视频流若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会侵犯用户隐私;工业物联网中设备的控制指令被篡改,可能导致生产事故。
设备身份安全威胁:攻击者可能伪造设备身份,非法接入物联网系统,获取系统权限或发送虚假信息。比如,伪造智能门锁的身份信息,可能非法打开门锁;伪造工业传感器身份,向控制系统发送错误数据,影响生产决策。
设备固件安全威胁:设备固件可能被篡改或植入恶意代码,导致设备功能异常、泄露敏感信息甚至被远程控制。例如,智能家电固件被篡改后,可能会收集用户使用习惯并发送给非法机构;工业设备固件被植入恶意代码,可能导致设备瘫痪。
物理安全威胁:物联网设备可能遭受物理攻击,如通过拆解设备获取存储的敏感信息、篡改硬件电路等。一些部署在户外的物联网设备,如智能电表、交通信号灯等,更容易成为物理攻击的目标。
芯源半导体的安全芯片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安全技术,从硬件层面为物联网设备提供安全保障,其核心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硬件加密引擎:安全芯片内置高性能的硬件加密引擎,支持多种国际通用加密算法,如 AES(高级加密标准)、RSA(非对称加密算法)、ECC(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等。与软件加密相比,硬件加密引擎具有加密速度快、抗攻击能力强的特点,能够快速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保障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
安全存储区域:芯片内部设有独立的安全存储区域,采用了特殊的硬件隔离技术,将敏感信息如密钥、证书、设备身份标识等存储在该区域。安全存储区域具有防篡改、防读取的特性,即使设备遭受物理攻击或固件被**,也难以获取其中的敏感信息。同时,安全存储区域还支持密钥的安全生成、存储和销毁,确保密钥的生命周期安全。
安全启动机制:芯源半导体安全芯片具备完善的安全启动机制。设备上电启动时,安全芯片会首先对设备的固件进行完整性和合法性验证,只有通过验证的固件才能被加载运行。这一机制可以防止恶意固件被植入设备,确保设备从启动阶段就处于安全状态。安全启动过程中,采用数字签名技术,通过验证固件的签名来确认固件的来源和完整性。
物理安全防护:安全芯片在硬件设计上采用了多种物理安全防护技术,以抵御物理攻击。例如,芯片内部集成了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频率传感器等,当检测到异常的电压、温度或频率变化时,会触发安全保护机制,如自动擦除敏感信息、进入锁定状态等。此外,芯片还采用了防侧信道攻击技术,减少因功耗、电磁辐射等泄露的信息,防止攻击者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加密算法或获取密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