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需矛盾:史上最 “卷” 就业季
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
2025 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 万人(同比增 43 万),叠加往年未就业人群(2024 年约 395 万备考失利者转入求职)及归国留学生,实际竞争人数远超千万。
对比:2024 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1256 万个,若岗位增量持平,人均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
岗位供给增速放缓
企业受 “降本增效” 影响,传统行业(如房地产、互联网)收缩招聘,新兴行业(如高端制造、新能源)虽需求增长,但吸纳能力有限,难以消化海量毕业生。
二、结构转型:人才 mismatch 加剧
技能错配:传统 vs 新兴行业
传统行业(如建筑、土木)因产业调整需求下滑,计算机类因院校扩招供过于求,就业落实率低于平均。
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急需高技能人才,但高校培养滞后,企业需 “前置化锁定” 或内部培训,普通求职者因缺乏相关技能难以匹配。
地域与岗位错配
就业集中于一线城市,而二线城市及县域岗位需求未充分释放;同时,基层岗位(如车间操作员)年轻人不愿从事,高端岗位(如研发)门槛高,形成 “两头难”。
三、经济与技术冲击:就业环境复杂化
AI 与自动化替代
文科类岗位(如翻译、基础会计)首当其冲,制造业自动化导致传统蓝领岗位减少,但人机协作型岗位(如 AI 训练师、数据治理)需新技能,普通人需转型。
灵活就业常态化
零工经济规模扩大(2024 年新就业形态人员达 8400 万),但稳定性差、保障低,超 50% 灵活就业者集中于低薪行业(如外卖、餐饮),长期发展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