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慎行 https://bbsx.21ic.com/?586654 [收藏] [复制] [RSS] 不管它是崎岖还是迅捷,中国社会的游戏规则难道也要学美国一样来个双重标准??

日志

社会化+精益=敏捷(转)

已有 1008 次阅读2012-6-25 06:16 |系统分类:职场生涯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必须不停适应变化。可笑的是,变化管理却成为了主要瓶颈。无效的线下审查已经跟日常操作脱节,同时也忽略了正在变化的需求。企业需要一套可行的机制来管理受控的变量和正在进行的变化以打破僵局。

本文提供了基础依据,以理解与信息系统相关的企业敏捷。它定义了当前的障碍,强调了技术所赋予的、作为变化代理人的商业用户这一角色。它并没有拥护某一特定的开发方法论。而建议将社会协作与精益整合结合,作为技术催化剂用于企业敏捷。

应该提前注意的是技术并不保证让公司敏捷。企业敏捷是组织对它的环境总体反应的度量。

很多因素都影响着企业敏捷:其中包括:企业大小,资源,行业规定等。变化影响着人们以及他们的日常行为,对变化相应的适应是企业文化应有的功能。然而,技术会阻碍也会协助企业敏捷。

一个组织的系统构建得越灵活,就越能更好地支持想要的或需要的变化。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整合,也不是需要管理上的缩减。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企业敏捷是将系统障碍减轻为变量和变化的过程。

尽管其定义直接明了,但它也提出了对信息系统架构的重新定位。

在最近40多年,主流商业计算机操作通过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效益,但是它只是在流程,数据和能力的静态模型上具有可预见性。自动化的遗留问题潜伏在企业间所建立起的静态模式,它们造成了系统本身或系统间的变化难以进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流程改进后,商业操作中自动化最少、最无效的因素却是变化管理。这忽视了广泛传播的如ITIL这样方法论的最重要意图。

现代系统架构的设计其实并不能适应变化。尽管有大量费用投资在技术和最佳实践中,但是变化本身绝大部分依旧使用手动流程,而这种方式会与相应系统和行为脱节。

这可以通过“例外”和昂贵的企业变化管理项目来验证[1]。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就算真有,被批准的变化在也需要提出很久之后才被提交,从而造成了最初的意图和商业价值的丢失。这就是“红皇后”悖论:“…花费了所有的力气就是为了停留在同一个地方[13]。

不仅如此,调查显示,流程改进方案往往趋于停滞不前。从而隐蔽那些包含有敏捷性问题的系统。

可笑的是,变化管理项目已经变为企业敏捷阻塞点和效率限制点。

尽管控制很重要,但不必要的控制却扼杀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极大一部分价值都可以通过简单赋予人们以更多的自由来达到商业目的[1,5,6,9,10,11,12]。但凡遵守并强行执行特定程序,技术就可以支持“释放阀”,以允许对正在进行的变量和变化做出批准,如此既不会造成时间和价值上的浪费,同时也保留了可用性。

鉴于现代企业作为某一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IT敏捷需要一种整体分析,直接推倒重来是不可行的。它提倡使用灵活的协作层,以允许人与数据,功能与政策间有动态互操作性。
变化的任务

在客户、合作伙伴和同事之间相互作用的企业边界,其环境越演越狂热。

全球竞争正在推动一个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企业必须设法有效地满足个人需求[4] 。这标志着一种从标准化阶段到专业化阶段的变化。

尽管某些行业比其它更具灵活性,(比如:国防/情报,医疗保健,零售,技术等),但是没有行业能够避免企业敏捷化的任务。财富500强的企业目前的“Topple rate”只有15年而且还在持续减少。

企业需要一种新形式的协作架构,鼓励人们去自由发挥,同时也提供透明度,管理和审计[14,15]。
网络核心是人

死板操作是反社会性的。Dilbert系列漫画对反应迟钝的官僚主义的描写是它们最真实的写照。

固定的流程使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所疏远,浪费了人的聪明才智。根据Deloitte的边缘的中心理论[5],80%的员工在工作时碌碌无为。


忽略具体环境,而单纯依据线性流程是无意义的。我们无法预测所有情况;甚至一系列无关事件都可能影响既定的最佳计划。


DILBERT © 1999 Scott Adams. 使用经Uclick通用准许。保留所有权利。

与其关注标准流程,不如放权,让大家灵活地满足企业目标。人们需要能对环境做出回馈,修改计划以保持目标在可控范围内。

非杠杆人力资本规模揭示了一个挖掘企业认知盈余的巨大机会[7]。毕竟,企业是社会经济技术系统。技术可能会连接、自动化和报告,但人是变化的真正代言人。网络核心是人。
变化的障碍——你不能从这里到达那里

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灵活性,但是固定的系统架构确是对企业的束缚。

20世纪自动化技术曾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8],但如今却阻碍了21世纪网络化合作[16,17,18]。标准化的商业流程抹杀了人的自行决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业务管理者需要克服该结构限制。系统应该支持一种更宽松的组织形式,协调变体与变更。而企业敏捷化需要一种从标准化业务到动态业务的转变。

社会本身需要集成到流程中去,必须能够指导其流向,否则它只是喋喋不休,最终还是依赖传统的变化管理模式。流程应具有双向沟通力。
社会化合作 + 精益集成 = 企业敏捷

企业社会化协作不是关于解放人,而是要优化工作[9]。它给予人对其行为的联合监护权,使他们可以共同参与到正在进行的流程,在有授权的自主权下,以透明和可审计的方式去以最完善的方式完成商业目标。

精益集成是让系统资源和业务需求相匹配[19]。让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发送给正确的人。精益集成利用后期绑定,以确保其反应总是针对每个交互。

结合综合反馈循环[11]的两个供给使系统对情境做出响应,允许流程参与者根据权限去协商具体情况的系统需求。这一新型“集成”合作支持基于商业目的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实时协作。

取代固定流程,人性化的API需要让商业所有者参与到定义默认需求的过程当中去。而信息技术则开发功能和维护底层系统,寻找正在审批的变化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去赢得或维持一个客户,或者为公司创新。Dan Pink曾经描述过自主性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通过解决人“内在动机“[10]来提高工作满意度。
变化时刻

当网站引进了相关联内容的自我导航概念,流行社交网站会更有利于分布式协作,同时定制化应用已经引进上下文相关概念,但却没有一个针对信息系统敏捷化的统一方式。

为了实现更流畅的工作模式必须重新思考信息系统构架。使用同一方法却期待不同结果,这正是爱因斯坦所说的精神错乱。

我们需要软件构架能支持一种更宽松形式的系统设计,不只是模块化,还能够符合情境,具有可适应性。信息技术已经支持分布式数据和系统;是时候开始分散控制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