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研发之声 https://bbsx.21ic.com/?567930 [收藏] [复制] [RSS] ------最底层、最深邃、最负重的编程之歌

日志

一线研发之声 之 软硬交互“自学习匹配”的秘密

热度 11已有 2823 次阅读2014-5-27 22:47 |个人分类:一线研发之声|系统分类:嵌入式系统| 硬件识别, 自适应, 自学习, 匹配, 版本控制

一个产品推出三四年,功能常常越加越多,外围器件也难免更新换代。
这个时候,如何让新程序兼容老客户手上的旧机器,就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事情。
最常用的,莫过于让软件去识别出硬件版本,据此作出不同的反应,做到兼容。
不仅利于生产也利于售后维护,其节约的硬件成本和管理成本,难以估量。
简单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吧。
如果您有其他的方法,也不妨分享一下让我开开眼界。

1. 一个IO,三态法!

    通常的做法是,一个IO,上拉电阻,下拉电阻,就识别两种机型。
    问题是,如果生产是电阻漏上怎么办?
    所以软件的识别写法要利用mcu的IO机制,利用上下拉输入各读几次交叉验证。
    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这种机制可以使软件利用一个IO识别三种机型。
    2个IO就九种方案哦,三个IO就27种哦,绝对够用了。
    三种状态:上拉/下拉和浮空,你懂了吗?

2. 分压法,一个IO,接上不同的分压电阻,那么不同的电压刻度表示不同的硬件版本。
    注意:电阻会老化衰减,分压刻度的间距要足够开,给老化留下空间。

3. 电容充电法。
    IO上串个电容,给它充电,看放电时间来决定。
    注意:老化,衰减,同上。

4. 外围设备的器件ID。
    如果不同的硬件版本上的外围设备ID有异,那自然也可以用来识别硬件版本。

5. 其他的组合方案
   按理说,上述几种方案的组合已经足够穷尽想象力了。
   但有的时候吧,穷到连一根识别IO都挤不出来的,外设也都是廉价到没有ID让你读的。

   这是时候就需要展现个人价值的时候了,我讲一个自己的事儿来说说吧。
   我做过一个案子,新版本换了颗无线解码IC的型号,更廉价距离更远。
   坑爹的是,两颗IC的片选线的有效电平相斥,硬件为节约成本,也不做兼容,也不给识别机制,
   而且因为通信协议兼容的关系,要求软件必须同一套。
   各种抗拒抵触不可能啊,那个抓耳挠腮啊,
   天可怜见,我在示波器上发现,在片选有效时这些IC的data脚会疯狂的输出散乱杂波,无效时io如水平淡,顿时灵光一闪:最终,我在上电时周期翻转那根片选线,我扫描计数data的电平变化次数,timeout时间后判断识别结果。
   最后,还是发生了一些小概率事故,有些ic,在片选有效时,也不会有波形,尤其是在生产的抗屏蔽房里面装机时。未能识别正确的片选有效电平,导致仓储的时候电池狂漏电。
   于是最后打了个补丁,上电后进入识别流程,没识别出来之前软关机时我就哔哔惨叫:“要死啦要死啦,IC未识别不能睡啊,会睡死掉的”。
   再加一个工艺流程:用无线发送设备加速触发自学习。

路过

鸡蛋
1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sedatefire 2014-5-28 12:56
博客人气好淡啊,谢谢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