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叼 发表于 2025-7-2 15:23

干程序员这一行也8年+了,我咋觉得开心越来越难了?



在字节的时候,有一次和10几个同事封闭在会议室开发一个大项目,临近项目上线的那几天,几乎都到2、3点才下班。每当0点以后都是大家最累的时候,虽然每个人脸上充满困意和疲惫,但是看着项目逐渐成型,功能越来越完善,每个人依然干劲十足。

我们或许都有做大项目的经历,在项目即将完成前,你会叫苦叫累吗?你的目标就在眼前,你做事充满动力,这才是健康的状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是很爽的。

这段经历过去好多年了,说实话当时做的什么项目我都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一群人在会议室里,一同为项目上线熬夜到凌晨的那几个夜晚……


引言
你还记得,上一次真正感受到快乐,是在什么时候吗?

认真想了想,我好像很久没有体会过那种真正让人开心的时刻了。朋友和家人问我最近怎么样,我会回答“还行”、“还不错”,但实际上家庭的琐事,工作的压力,对未来的焦虑,让我连半刻的放松都是一种“奢侈”。

这种状态不只我一个人,身边的朋友也是如此,日常聊天里被越来越多的烦、忙、累填满,有时候甚至“无聊”都成为了一种常态。

可我们小时候,一件新衣服、一个新游戏、一集刚更新的《火影忍者》就能让自己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

而现在,曾经喜欢的游戏懒得打开;过去喜欢约上三五好友聚会,现在休息的时候只想窝在家里;哪怕是自己最喜欢的动漫和电影,也没有按下播放键的冲动。

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变成熟了,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以至于连快乐都无处安放了吗?

如果你对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找不到快乐的方向,那得小心了——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做「快感缺乏症」。长期的快感缺失会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敏感度,不仅难以感受快乐,还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还有可能导致抑郁。

那么——快乐为什么消失了?我们又该如何找回它?

要找回快乐,就要从我们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说起:多巴胺。

多巴胺不是快乐源泉
很多人以为,多巴胺是“快乐荷尔蒙”,但其实,它并不直接带来快乐,而是——激励。它并不会让你沉浸在此刻的满足,而是让你对现状“不满足”。它让我们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前进。

多巴胺能强烈驱动动机,但是它的激励效应转瞬即逝。一旦我们吃饱喝足、或者满足了我们的什么愿望之后,多巴胺的奖励作用就会消失,促使着我们去寻找下一份刺激。

在远古时代,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存机制。因为食物短缺,安全难求,原始人几乎需要用80%的时间去觅食和寻找庇护上。大脑通过分泌多巴胺,促使他们保持求生欲,永不停歇。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发生转变,而大脑的运作方式没有得到进化。于是大脑的多巴胺通路被频繁激活,远超我们所能接受的频率。

除了食物和性这些本能,酒精、电子游戏、网购,甚至是社交媒体的点赞,都在无时无刻挑动着我们体内的多巴胺。原始人辛苦一天才能换回的一丝快感,我们轻而易举的就能让它泛滥。

快乐太容易得到了,于是它反而越来越难感受到了。

多巴胺会激活「D2」型受体, 它的特点是收到太多多巴胺之后会产生“脱敏”,并且还会启动抑制机制,一旦被过度刺激,就会容易“疲劳”,最终让我们变得迟钝、不再敏感。

其实还有另一个罪魁祸首是「皮质醇」,它由**上腺分泌,能够加速我们的代谢和心跳,让我们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让我们处于专注紧张的状态,但是它会抑制多巴胺的释放。

其实这也是远古时期人类的一种自保机制,可是现代社会节奏忙碌紧张,我们时刻都在为某些事情感到焦虑,比如学习成绩没能提高,工作迟迟没有涨薪,甚至是领导安排的任务马上到了Dead Line。

人体的压力系统,本身是为了突发事件而准备的,并不适合现代社会全天候的压力输入,在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各种信息的智能时代,我们的压力系统也被滥用了。

最终结果就是,即使身边的事物都在营造愉悦感,我们也很难感受到愉悦了。

重拾快乐
有一本书叫《消失的多巴胺》,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治愈快感缺乏症的方法,叫做「行为激活法」,这个方法非常简单,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记录情绪,列出快乐清单,开始行动,感受快乐,锁定美好。

那具体怎么做呢?首先你要先记录下自己的情绪的初始情况,然后持续记录变化,当你看到变化的发生,你就会有坚持的动力。

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可以为自己列一份快乐清单,比如看电影、逛街,甚至是浇花、换一身新衣服,或者是去买一杯自己喜欢的咖啡,都可以。

接着就是按照清单来行动了,可我们不开心的时候有一个表现就是只想躺平,没有做事的动力。作者告诉我们,在没有做事动力的时候,做事本身就能打破缺乏动力的循环,你应该打消那些让你退缩的念头,说了就去做!

一旦有了行动,心情就可能得到改善,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快乐。方法非常简单,因为我们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想法,我们在感受到快乐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在快乐的时刻什么都不想,用心去感受这种体验。

就是在你感受到快乐的时候,别想领导安排的工作,别想马上要还的信用*和房贷,就感受当下的快乐。

一项研究发现,大脑腹侧纹状体区域的长时间激活与维持积极情绪和奖励直接相关,通过集中精力体会奖励时刻,可以保持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同时降低皮质醇的分泌量。

最后一步就是锁定美好时刻,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感恩。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方法是写感恩日记,在一天结束时,写下今天你所感激的经历。许多研究都表明,感恩可以增加大脑奖励通路中多巴胺的分泌,大脑会鼓励里去寻找更值得感恩的事物,产生正反馈。

写到这里,我感觉有点疲惫,于是我下楼,站到了阳光底下。



阳光很刺眼,我下意识闭上了眼睛,任由太阳铺满脸庞。阳光有些刺眼、有些灼热,但那一刻,但似乎有某种能量慢慢渗到身体内,驱散了心里的疲惫。

我不和同事说话,不考虑手头的工作,也不去想生活的琐事。只是站在那里,感受阳光,感受微风拂过脸颊,感受自己活在当下。

几分钟而已,心里好像解开了某个结,整个人都变得放松下来。

重拾快乐,其实并不难,其实并不是快乐离我们远去了,而是我们被快节奏的生活裹挟,忘记了如何该寻找它。

到这里,你或许已经从烦躁的情绪中脱身,重新感受到生活中久违的松弛和愉悦。但故事还没有结束——你值得拥有的,不只是回归日常的小快乐,更是那种深层次、持续、更高级的快乐。

更高级的快乐
刚刚提到感恩,可以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也许你会有疑问,现代社会不是多巴胺泛滥了吗?刷短视频、打游戏一样可以获得多巴胺,那感恩带来的多巴胺有什么不一样呢?

当然不一样,不过我们先聊一句我们从小听到大的“金句”——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许多成功者特别喜欢说这句话,那到底怎么做呢?是靠意志力和吃苦吗,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吗?

成功者没有告诉我们的是,他们做那些难而正确的事情,他们「乐」在其中。这个乐,就来自于多巴胺,而多巴胺分为了「快多巴胺」和「慢多巴胺」。

还记得在介绍多巴胺之前,我说过多巴胺的作用吗?多巴胺并不带给我们快乐,而带给我们的是激励,是让我们兴致勃勃的做事,是一种追逐的快乐。

快多巴胺的触发模式是预测->实现,抽烟、喝酒、打游戏、刷短视频,你预测到了这些行为带给你的奖励,立刻就感受到快乐,简单直接。但是快多巴胺释放门槛低,可重复性高,来得快去的也快。

而慢多巴胺触发的模式是努力->进展。比如跑完今天的五公里,就会感受到今天一天都神清气爽;完成一篇文章,你感觉你的写作和思考能力都加深了一层。你必须先努力一番取得进展,它才能释放。慢多巴胺来得慢,去的也慢。



在字节的时候,有一次和10几个同事封闭在会议室开发一个大项目,临近项目上线的那几天,几乎都到2、3点才下班。每当0点以后都是大家最累的时候,虽然每个人脸上充满困意和疲惫,但是看着项目逐渐成型,功能越来越完善,每个人依然干劲十足。

我们或许都有做大项目的经历,在项目即将完成前,你会叫苦叫累吗?你的目标就在眼前,你做事充满动力,这才是健康的状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是很爽的。

这段经历过去好多年了,说实话当时做的什么项目我都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一群人在会议室里,一同为项目上线熬夜到凌晨的那几个夜晚。

简单说:快多巴胺是“高起点、小波动、快消退”;慢多巴胺是“低起点、慢上升、慢消退”。两种多巴胺最重要的区别,是它们在大脑中的“接收区”不同,我们的感受也不同。

快多巴胺让我们成瘾,慢多巴胺可以给我们赋能。 我们应该防止自己沉溺于快多巴胺,多来点慢多巴胺。

理解了快多巴胺和慢多巴胺的原理,我们就能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人生需要一个长远的目标。

有目标才能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进展,追逐目标的过程能够带来慢多巴胺,而慢多巴胺对我们而言多多益善。

【长远方向,短期跳板→技术大厂https://jsj.top/f/o38ijj,前后端or测试捞人,待遇还可以,感兴趣可以试一试。】

说在最后
所以,快乐并没有从我们身边消失,它只是在等着我们把它找回。

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快的满足,也不是更高频的刺激,而是更沉浸的体验和更深入的积累。

“还行、还不错”不是标准答案,“很好、很开心”才是你的原本色彩,你***值得拥有那种不焦虑、不躁动,却一直点亮我们生活的快乐。

那么你呢,你今天开心吗?

——转载自:东东拿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程序员这一行也8年+了,我咋觉得开心越来越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