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为什么把胖东来当成信仰?背后真相让人意外
胖东来,“神话”背后的一地鸡毛——别把正常变成奇迹“胖东来又上热搜了!”要说最近中国零售圈、职场圈和吃瓜群众的共同热词是谁,那非“胖东来”莫属。高薪、好服务、员工笑得比顾客还满意,一夜之间,河南的“本地连锁超市”变成了遍地飘香的“人间理想”。有网友还开玩笑全国人民高喊“给我也来一个胖东来!”这画风,简直搞得像胖东来不是开超市,是活着的许愿池。但问题来了——胖东来到底有啥神秘魔法?是河南的超市多了块金砖,还是全中国人民开始“养神”了?一切精彩,今天说个透。
正方观点一字千金胖东来,宇宙第一超市,干掉沃尔玛,虐哭家乐福。服务一绝,工资逆天,员工爽得飞起。这年头,哪有企业把员工当亲人,一天三顿小灶不带重样,五险一金加零花,遇事老板忙安慰,比自家还自家。这待遇,一度让大伙儿怀疑河南是不是要超英赶美。
但别激动,反方也不是吃素的。有人直言这年头,养活一个超市的社交话题比养活一家超市成本还高。想当年沃尔玛、家乐福、山姆会员店,那在中国哪个不是服务顶流?为啥胖东来成了神,而昔日的零售大哥们默默退场,留下老顾客风中凌乱?这其中的猫腻,是胖东来真有超能力,还是大家太想“造神”了?
更多彩蛋在后头,且看咱们细细梳理。
掰着手指头细数,国内零售业曾经群雄逐鹿。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还有如今风头无两的山姆,哪个不是世界五百强,门店比家门口包子铺都多?九十年代到千禧年间,谁去逛沃尔玛、家乐福,没体验过什么是“服务至上”?保安叔叔喊来老板帮你找银行卡,售货员主动推销还不带烦,还时不时送赠品。老百姓评价也简单直接“东西实在,没套路,服务靠谱。”但如今这些巨头纷纷撤退,中国零售江湖只剩下“胖东来神话”收割流量。
神话从来不靠超能力养活,更怼不过现实的面孔。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大省,经济基础不是最肥厚,但务工者数一数二。工资低,生意难做,老百姓想多挣钱、过好日子,成了最大的梦。于是乎,胖东来高薪高待遇,成了无数本地人和外地网友眼中的“灯塔”,顿时被全国网友云参拜“你看人家河南,超市都这么拼。”其实但凡去过一线城市的山姆、盒马,看过员工待遇,大概率只能呵呵——胖东来在北上广深,工资那点优势真不算啥,随便一家网红餐厅、便利店,工资都不带差的。只是“发达地方不造神,工资多就成常态“,河南这样经济不太宽裕的地界,才让一个“正常”显得堪比神迹。
普通人怎么看?在郑州老王家楼下,胖东来收银员小李说“以前打工就想钱多事少离家近,哪里敢想过有超市能开到八千工资,还给放带薪假期、搞文体活动?”网友留言更是火爆“请胖东来入驻我家门口,工资直接翻倍!”但也有人提醒“之前沃尔玛服务也不差,是你没经历那时代罢了。”一语道破玄机。
热度渐渐下去,胖东来的风头看起来淡了,局面一派繁华,背后其实暗流涌动。胖东来能给员工高工资,既是善举,也是无奈。河南这地儿,底层就业压力大到让人“头发拔一把掉一把”,想拿六七千都难,弄点高工资自然是全民托举——你看外地朋友,一个比一个眼馋。胖东来靠高待遇吸引人才,成了本地人的“精神食粮”,一不小心被奉成了活菩萨。
但反方声音也不小,有人说“你把胖东来神化了,是你自个儿的小确幸,别拿出来教育全国。”其实大城市工资高得见怪不怪,胖东来八千一月,谁稀罕啊?深圳随便一个上班族,交税的比比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超市利润能顶天,能像华为腾讯那样,让每个员工都年薪几十万?醒醒吧,这行业天生毛利薄,胖东来之所以成神,更大程度是全河南人民的集体意淫(这词直白点,但真是这种心理)——期待有个企业让底层翻身,光明正大追工资梦。
此时一派和谐假象,其实暗地矛盾已经逼近爆发,正常工资不是奇迹,却硬被造神成神话,这玩意能撑多久?
突然转折就来了。网络上一则调查重磅出炉,数据显示“河南个人月入5000元以上还不到全省职工一成”,而胖东来正常岗位普遍能给到六七千,口碑和员工满意度全线飘红。不少80、90后来留言“我当年在家乐福、沃尔玛做过,工资那会儿和现在差不多,待遇也不错,是你们忘了谁在引领行业的底线。”紧大量网友翻出旧账“当年外资超市环境卓越、服务一流,不是没人干好,是没人帮着造神。”
荒诞的对比出现了。经济发达的地方压根不缺高薪岗位,胖东来在一线城市开店工资立马泯然众人。深圳社区自带“土豪村”属性,村民收租数钱撸串,压根不会膜拜一个超市的高工资。而河南、三四线城市,经济缺口成年累月,普通人咬牙攒钱,突然冒出个企业能多给点工资,那可不是给老百姓打了鸡血,是直接扔了一注彩票。胖东来是被“需要者”捧上天,而不是自家造神。这神也不是自己的,是给梦想加了个滤镜而已。
大家伙儿到这才恍然大悟,天底下最难的事就是“满足普遍渴望”。胖东来让大家明白了两点真理一,超市不是神,正常工资不是天方夜谭;二,河南这样的地段,大家更需要希望、重视公平的舞台,仅此而已。现实是,啥行业做得十全十美,撑得起全民期盼?别把正常当奇迹,别用匮乏包装平常。胖东来能火,是全体底层的“梦中情超”。
舆论浪潮退去,胖东来依旧门庭若市,但背后的巨浪还没停下来。事态表面趋于“平静”——大家夸归夸,羡归羡,现实的柴米油盐依然紧巴巴。河南就业不易、收入天花板低这个根本问题并没有因“胖东来”而获得本质性改变。相反,这件事像极了一场“局部繁荣”全城亮灯,只有胖东来这一家抢了风头,别家企业反而更加“丧气”“你看看人家超市都多风光,我们这小老板哪敢开口说要涨工资?”
新意外也随之涌现。互联网造神有多快,跌神有多狠。网上流传“胖东来的压力其实挺大,行业利润就那点,大家过度追捧也挺危险”。邻近城市、其他行业开始不服气“没点本事,就想靠高工资留人?换到广州深圳试试?”甚至许多被冷落的优质企业,终于怒刷存在感“我们也给员工涨工资,凭啥没人买账?”
矛盾进一步激化。就事论事,胖东来模式未来要是遍地开花?仅凭超市盈利就想全员高薪,老板们不得一夜白头?而社会底层对高工资的渴望却在持续加深,“精神标兵”变成了实际负担。大家嘴里说着“让更多企业学学胖东来”,脑子里却清楚不是谁都能活成神,也不是谁都能给员工薅出金条。“造神”容易,“众生平等”难哪。调和这种期待与现实的落差,才真是社会治理的大课题。
胖东来能火,原因其实明明白白——不是企业要神化自己,是每个人都需要“希望”那塌实的模样。我们一边指望着能够凭本事多挣点钱,一边又痛苦于“正常即神迹”让人看破人生。你夸他,说明你渴望被尊重、想涨工资;你嘲讽他,说明你过得还行,觉得大家都不差那一点。“胖东来”不是神,是照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把底层的梦想、抱怨、吃苦都照了进去。这面镜子越亮,越暴露出社会公平的缺口,但咱们不该只会把理想变成神话,而是努力把美好变成常态。
所以呀,别老喊“向胖东来学习”,那是把问题往自己身上推,世道的进步靠全社会一块沾光,不是靠一个“神奇超市”扛大旗。夸奖固然没错,可是我们太难、太渴望,而不是胖东来多神。下回再有人说“胖东来才是中国最美企业”,你得回一句“咱们需要的不只是神,需要的是让每个人都过得像个神。”
这么多城市、那么多企业,凭啥胖东来能火得出圈?到底是企业真神,还是群众的梦里急需一个希望?你觉得把“正常工资”吹成神话,到底是社会进步了,还是我们太习惯于低期望了?欢迎来留言区放胆直说,你是更期待挣大钱还是“人均胖东来”?
页:
[1]